资政辅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交流>资政辅政
回顾“里东大救援”
日期:2017-05-16 10:06    来源:丽水史志网   作者:叶庆武 浏览量:

  值此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11·13”滑坡特大型地质灾害发生一周年之际,作为一位曾经参与里东大救援的干部,我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回顾梳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让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一、里东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始发于2012年6月24日,坡脚部分房屋后墙出现裂缝,地面鼓起,但未在坡体上发现裂缝;国土部门和雅溪镇、里东村干部会同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技术人员,现场调查后,要求加强监测,地面鼓起附近房屋和房屋有裂缝的群众撤出危险区。8月10日,受“海葵”台风降雨影响,滑坡体失稳下滑,两侧及后缘出现裂缝,坡脚3幢民房倒塌,多幢民房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市国土局当即委托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开展应急调查,并于8月底完成《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滑坡隐患应急调查报告》编制。根据调查报告,该滑坡隐患体积约42万立方米,为中型、中层顺坡向岩质滑坡,其中坡脚危险区涉及56户103人,需要实施避让搬迁,市国土局随即将该点列入地质灾害A类点进行管理。

  (二)应急处置 2012年9月5日,雅溪镇人民政府发布《雅溪镇里东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雅政〔2012〕75号),成立以时任镇党委书记蔡毓良为总指挥的里东村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在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主要出入口设立警示标牌,封闭危险区域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设置观测点对滑坡体进行监测,落实3名村干部为监测人员开展巡查工作。9月,市国土局委托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对雅溪镇里东村滑坡进行地表的位移与沉降、深部近滑面部位位移、地下水位变化裂缝发展进行监测,专业监测工作直到工程治理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进场后交由施工单位开展施工期间监测工作。同月,市国土资源局拨付抢险资金建设临时避灾点,于年底建成。

  (三)避让搬迁 根据2012年8月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提交的《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滑坡隐患应急调查报告》,雅溪镇对坡脚危险区内56户103人采取异地搬迁结合就近安置方案,未永久安置前采取临时避让措施,要求危险区内村民搬至临时避灾点、本户其他住房或投亲靠友临时避让。2013年3月28日,雅溪镇组织人员对不同意避让的村民实施强制避让,坡脚危险区内56户103人全部完成避让搬迁。2014年底,针对要求就近安置的群众,落实东弄坑安置地块(约9亩)用于迁建安置,由区财政下拨资金到雅溪镇用于安置地政策处理;针对要求异地搬迁的群众,明确享受农民异地搬迁政策,纳入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三期)安置。

  (四)综合治理情况

  1.项目确定过程。根据《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滑坡隐患应急调查报告》的结论与建议,为抓紧开展工程治理工作,2012年8月10日,雅溪镇委托省第七地质大队进行前期的勘查、设计工作。11月10日,勘查设计报告通过专家评审。2013年9月23日,再次组织向国土资源部申报补助资金项目材料,并经专家审查后,上报国土资源部申请补助。12月24日,获国土资源部立项及资金补助800万元。另外市、区两级财政安排矿产两权出让金700万元用于治理工程配套资金。

  2.施工单位招标。该项目于2013年11月在丽水市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投标,业主单位为雅溪镇政府,由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中标,中标合同价1442.16万元;公示期间有反映勘查设计单位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与施工中标单位——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为隶属关系,存在异议。经调查了解并召开协调会后,按程序取消中标资格。2014年7月4日,项目在莲都区招投标中心重新公开招投标,按程序履行评审、公告无异议后确认由地质灾害治理甲级资质单位——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丽水恒业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项目施工合同造价1466.66万元。

  3.监理单位招标。2014年8月,雅溪镇人民政府组织工程监理单位公开招投标,由于报名单位数量低于开标要求,项目流标。9月3日,莲都区招投标市场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达《关于里东村滑坡治理工程监理项目直接委托的批复》(莲监管办〔2014〕6号),同意工程监理项目采取直接委托方式确定监理单位。经询价竞标,9月16日由雅溪镇人民政府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甲级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签订监理合同。

  4.工程进展情况。2014年8月11日,施工单位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与雅溪镇人民政府签订施工合同。项目于同年10月进场,受坡脚搬迁政策处理问题影响,项目未按期开工。

  10月28日,区国土分局在巡查工作中发现里东地质灾害点坡脚民房未拆除不具备施工条件,项目部未成立。施工单位在无施工组织方案的情况下开始开工建设,被口头责令停工。10月29日,区国土分局向雅溪镇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做好雅溪镇里东村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开工前相关工作的函》(丽土资莲函〔2014〕7号),要求落实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在开工前拆除坡脚危险区内的全部民房。

  11月12日,区安监局现场检查后对施工单位做出停工处置(莲安监管现决〔2014〕7号)。

  12月16日,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同意对施工临时便道进行变更,提交工程联系单(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2014年12月16日)并经业主确认。

  12月23日,区安监局下发《整改复查意见书》(莲安监管复查〔2014〕52号),同意项目部恢复施工。

  12月26日,雅溪镇组织项目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进行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安排测量员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测量、放样及施工监测工作,提出施工期间滑坡监测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确认。

  2015年3月17日,治理工程上部第一台阶开挖后,业主单位经现场检查,发现施工无开工证,并提出其他相关整改意见。3月19日,监理单位签发《工程开工令》,确定开工日期3月21日。

  3月19日,莲都区副区长叶建光陪同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金根赴里东检查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进展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注重施工质量、加快治理进度。

  3月21日,项目正式进场施工。截至2015年11月初,基本完成工程削坡处理,开挖土石方量约7万立方米,基本完成上部锚索格构施工工序,完成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累计拨付雅溪镇资金715.91万元,雅溪镇拨付施工单位538万元。

  二、里东村“11·13”滑坡特大型地质灾害调查结果

  2016年6月25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11·13”滑坡特大型地质灾害调查组对丽水市“11·13”滑坡特大型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2015年11月13日晚10时50分许,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1人受伤。2015年11月26日,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公安厅和丽水市有关方面组成的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11·13”滑坡特大型地质灾害调查组,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国土资源、交通、水电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调查工作。调查组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全面收集分析滑坡区地质、气象、水文、遥感等相关数据,调阅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方面资料,开展现场调查取样和灾后勘查,建立滑坡三维数字模型,对治理工程相关人员调查取证,通过反复研究论证,查明了灾害原因,提出了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处理建议。

  经调查认定,“ 11·13 ”滑坡是地形高陡、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和降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滑坡发生前,该区域正在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工程,划定了危险区和影响区,危险区内98人已避让搬迁。但由于治理工程实施各方对滑坡区地质条件复杂性和灾害风险的认知不足,已实施的削坡、锚固工程未能有效提高坡体的稳定性,施工安全监测预警不到位,从而未能完全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为深刻吸取此次地质灾害教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有关部门对2名涉嫌刑事犯罪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9名有关责任人和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等3家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处理:对莲都区一名副区长给予诫勉谈话;对莲都区雅溪镇一名主要负责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雅溪镇一名副镇长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对丽水市国土资源局莲都区分局一名副局长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治理工程施工单位——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地质分公司一名副总经理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对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地质分公司一名地质高级工程师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对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上级单位——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队长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单位——省第七地质大队地质环境院丽水分院一名高级工程师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对省第七地质大队总工程师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治理工程施工两名实际承包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江苏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相关人员,由江苏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下一步,丽水市莲都区将加快里东滑坡灾害工程治理和受灾群众安置房建设进度,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威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里东大救援及灾后安抚重建情况

  2015年11月13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灾害重创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民兵和民间专业救援团体担当重任,奋力救援,丽水市委市政府、莲都区委区政府迅速反应,全力以赴,社会各界心系灾区,情牵同胞,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正能量。一批批救援人员,一车车救灾物资,一笔笔爱心捐款,汇聚成爱的洪流,源源不绝涌向灾区,为夺取里东大救援的决定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救援工作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里东抢险救援、善后安抚、灾后重建全过程,依法办事,敢于担当,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事发7天时间,搜救到所有失联人员,创下了我国类似地质灾害失联人员搜救完胜的事例,画上了第一个句号。

  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队官兵、社会各界的心就和灾区群众紧紧连在一起。

  第一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全力搜救失联群众,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张高丽、杨晶、郭声琨、王勇等也分别作出批示。

  第一时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给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打电话,立即作出批示,并在凌晨视频连线丽水,要求不惜一切力量尽最大努力迅速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疏散和安置、安抚的工作。11月14日,李强和副省长黄旭明、省军区司令员张明才、省武警总队司令员白海滨、第一集团军副军长王秀斌等赶赴现场,指导部署救灾工作,迅速成立由黄旭明担任现场总指挥的省一级联合救援指挥部。省领导王辉忠、葛慧君、刘力伟、袁家军等也分别多次给予指导和关心。

  王永康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成立了王永康任总指挥长、朱晨任常务副指挥长的市级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社会维稳、物资生活保障、交通保障、通讯电力保障、信息宣传、调查评估、善后安抚等10个专项工作组。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秀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现场救援指挥中心,下设17个专项工作组,全力抢险救灾。指挥部24小时坚守一线,实行每日会商、专家研判、善后安抚、现场值班等有效制度,并通过广泛宣传中央领导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抢险救援工作的指示,凝聚起"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强大社会动员力量。

  举全省之力,驰援丽水。在夏宝龙、李强等省领导的指示下,公安、武警、消防、通讯、电力、卫生、交通、建设、民政、人武部、乡镇、村等单位,省红十字会,以及民安、蓝天、户外、公羊会等26个社会专业救援组织,迅速奔赴一线,全力投入到抢险搜救中。先后有24个省级部门单位的340多名领导、专家前来参加救援抢险。

  举驻浙部队和武警部队之力,救助里东。灾害发生后,省军区第一时间协调部队参与救援,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二炮部队某基地、武警浙江总队、武警交通部队、浙江消防总队、丽水军分区、杭州疗养院、118医院、102医院等部队风驰电掣,汇聚里东,1800多名官兵,日夜坚守在救援一线,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和装备。部队先后有8名将军参与指挥救援。

  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抢险救援硬仗。灾害发生后,王永康、朱晨等市领导每天坐镇灾区一线指挥部,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先后召开军地联合指挥部协调会、抢险救援指挥部会21次。市、区两级全力为灾区提供物资生活保障,大米、油、矿泉水、方便面、饼干等供应充分,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莲都区及时从各部门、乡镇(街道)抽调520余名干部,组建14个善后服务组,及时做好受灾群众及其亲属的接待、联络、安抚、安置工作。

  从灾害发生当夜救出的第一人,到19曰12时39分,39名失联人员全部搜救出来,取得了抢险救援的重要成果,夺取了我国类似地质灾害失联人员搜救的完胜,画上了“第一个句号”。

  事发14天,完成所有遇难者遗体火化,死难者得以安息。

  灾害发生后当天,莲都区委、区政府就成立了14个受灾群众善后服务组,具体负责善后处理、安置帮扶、灾情统计、政策解读、后续安置等相关工作,共转移325人,安置107人(其中安置在本村69人,安置在丽水投亲靠友27人,安置在外地7人,安置在医院4人),确保了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地方住、有人帮,受灾群众情绪稳定。按照“责任明确、包干到底、服务到位、比学赶超”的原则,14个受灾群众善后服务组与12户受灾户建立起“一对一”结对帮扶。另外,由综合组承担综合协调职能,外地民工组专项负责外地民工安抚善后工作。

  莲都区委、区政府及时研究出台善后安抚政策。11月21曰,莲都区委召开区委书记专题会议、区委常委会、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区委常委(扩大)会议,明确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制定了《莲都区“11·13”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害遇难者善后处置意见》《莲都区“11·13”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害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办法》等文件,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莲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市区殡仪工作协调组,及时开展家属DNA采集工作,核查失联人员及其家属的身份信息,专项抽调8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女干部40人,克服心理难题,驻守殡仪馆,陪护家属、辨认遗体、同悲共哀,为逝者守护最后的尊严。600多名帮扶干部走访受灾户及其亲属437户(次)1147人(次)收集受灾群众及亲属诉求196个,及时解决120个,取得了遇难者家属的信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事发后的两周内011月27日前),38位遇难者遗体全部火化完毕。

  根据“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害遇难者善后处置意见”,最终由民政部门按每位遇难者15万元发放救济金,由政府发动社会捐助等筹集的资金救助每位遇难者40万元,共计2090万元,画上了“第二个句号”。

  事发67天,完成所有受灾群众灾后救助协议等文书签订工作,部分受灾群众入住过渡安置房。

  区委书记葛学斌先后10次主持召开区委书记专题会议听取灾后重建工作政策研究汇报并提出要求,区长杨秀清多次听取政策研究工作进展汇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胡献如牵头负责灾后重建工作政策研究,政策研究组先后10余次深入灾区走访受灾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对受灾信息进行全面的摸底统计,做到户内人员、户口变迁、房屋结构、房屋面积等基础信息翔实准确,共核实确认房屋受损占地面积10701.54平方米,建设面积20969.15平方米;先后召开20多次讨论会,6次召开会议征求结对帮扶小组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相关政策。《莲都区“11·13”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后住房重建实施方案》等四个政策,经过区委书记专题会议、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反复讨论审议后再组织实施。12月31日上午,举行专题培训会,确保各结对帮扶小组对政策理解掌握到位。

  2016年1月1日-4日,受灾信息在里东村委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1月5日下午,受灾户救助协议等文书签订工作正式开始,100户受灾户根据前期的结对安排,由19个小组分别负责做工作。各结对帮扶小组坚持“白+黑”“5+2”精神,耐心工作,用情用心,甚至赶赴江苏、郑州、贵州、新昌等地做群众思想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1月17日24时,完成全部102户受灾群众灾后救助协议等文书签订工作。经核对无误后,陆续将721万元救助资金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其中,发放房屋重建救助441万元,危险区房屋拆除补助32万元,临时生活救助91万元,第一年过渡房租救助21万元,按时签约增加的救助87万元,房屋进水浸泡救助49万元。

  迅速启动位于里东村东弄坑口的过渡安置房项目的谋划实施,该过渡安置房项目由浙江惠明集团牵头援建,可安置28户59人。从2015年11月25日开始施工以来,施工团队克服了连日下雨的不利条件以及电力、水利、污水管网、土建等力量多方施工的协调难题,全力推进过渡房项目建设。2016年1月17日,项目通过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1月18日交付使用,首批23户群众入住。从春节前农历12月24日开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情暖里东”系列活动就已经开始,区、镇、村三级共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211户,不落下任何一户。除夕那天,葛学斌带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赶往里东看望村民,给他们送上新年的祝福。

  事发一年,里东灾后重建工作稳步推进,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三期(里东安置小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里东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丽水市国土资源局于2015年12月28日就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三期(里东安置小区)项目所需的43亩土地上报省里进行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2016年1月底已获得省里的批复。2016年10月9日上午,莲都区举行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三期(里东安置小区)项目开工仪式,葛学斌在仪式上讲话并宣布开工,省建管局副局长何联武、市建设局局长吴筱琳等到场祝贺,区长杨秀清主持仪式。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三期(里东安置小区)是全省开工建设的第一个装配式建筑农民安置小区项目,也是全市首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属于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规划用地面积40.5亩,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项目由宝业集团采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计划于2018年5月完工,届时里东受灾群众即可陆续入住。同时,莲都区积极争取丽水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计划5年内完成全区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安置工作。在此期间,始终把法治思维、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执政能力、执政理念全方位传递出去,让广大群众全面接受,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努力夺取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四、里东大救援精神

  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里东大救援”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认为里东大救援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情系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体现了部队官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精神,体现了浙江军民心手相连、鱼水情深的团结精神,体现了社会各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美精神。

  (一)里东大救援,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情系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

  里东滑坡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确定了正确的救援方向。

  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省委书记夏宝龙第一次与王永康通电话,就明确提出"要科学施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举全省之力支持救援”。凌晨,夏宝龙、李强赶到省委、省政府值班应急指挥中心,连线受灾现场,指挥抢险救援行动,并委派副省长黄旭明赶赴现场,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援。14日下午,省长李强也到现场指导。丽水市主要领导王永康、朱晨和莲都区主要领导葛学斌、杨秀清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启动地质灾害特别重大I级响应。

  国土资源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省地质、安监、水利、气象等23个省直部门也都迅速派出专家,火速驰援灾区。科学制定了高水准施救方案,充分尊重专家组意见,统筹开展救援工作。

  着眼于“黄金72小时”,不惜一切力量、不放弃一丝希望、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争分夺秒地抢夺救援进度,努力让逝者有尊严地安息,令生者坚强并获得宽慰。整个救援过程中,没有发生次生灾害、没有出现一名救援人员伤亡,实现了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东西吃、有病得到及时医治。在11月22日上午,在送别救援部队时,许多村民含着热泪高呼:共产党万岁!这些朴实的话语,真正喊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二)里东大救援,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天灾就是命令,大灾面前见素质、见作风。在里东大救援现场,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比如,王永康、朱晨、葛学斌等连续6个昼夜坚守在现场、奋战在最前线,直到被埋人员全部找到。比如,灾情发生后,里东村党支部迅速成立了指挥部,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冲到救灾一线;雅溪镇其他18个党支部收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了176名党员干部赶到现场;临近的金竹村党支部14日零时许召集16名党员组成救援队带着铁锹、畚斗连续开展救援。

  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考验中,在大家与小家的抉择中,喊响“看我的、跟我上”,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对人民的忠诚。比如,里东村党支书李军连夜疏散了滑坡体周边300多位村民,在救援的头46个小时里,他只休息了2个小时。比如,里东村党员、会计陈欲成,自己家里也遭了灾,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丢下老婆和孩子,冲到救灾一线去疏散群众、安置村民、发放物资。比如,莲都区南明山街道的人武部长周丽珍,第一时间带着40个民兵赶到现场,在斜坡上冒雨徒手搬运,一个女同志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她说:“救援没有性别之分,只要撤退命令没下,我们就绝不回家休息。”

  11月17日,武警丽水支队在救援现场举行了一场火线入党仪式,3位战士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可以说,抢险救援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风雨里最有温度的群体。

  这样的党员干部、这样的先进群体,不仅是这些年抓党的建设、提振干部精气神的成果,更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

  (三)里东大救援,体现了部队官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精神

  得知里东受灾后,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上将、副政委王平立即给省委夏宝龙书记打来电话,表示要派出工兵等部队,全力支持救援工作。解放军、消防、武警等10支部队、7位将军(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王新海,省军区司令员张明才,武警交通部队司令员傅凌,省军区副司令员姚淮宁,第1集团军副军长王秀斌,二炮52基地司令员李洪军,省武警总队司令员白海滨)、浙江消防总队长陈子浩等19位大校、1800多名官兵参战,发挥了排头兵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广大官兵冒着二次塌方的危险,不怕苦、不怕累,以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与时间赛跑,“人员轮流上,机械不停歇”,全力以赴、昼夜作战,充分体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的优良作风。比如,武警交通部队司令员傅凌,身为正军级的将军,在救援期间始终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睡在隧道内的简易帐篷中,直到撤离。他还亲自上山侦察地形,亲自找村民了解情况,亲自判定挖掘点位。比如,最早赶到现场的丽水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张小军,徒手作业,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数位被埋者,双手都挖破了,也不停歇,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后续增援部队替换下来。比如,武警丽水支队官兵为了争取救援时间,就在现场附近的高速公路隧道里席地而睡。亲眼目睹这些感人场景,里东村村民们都说:“人民子弟兵又回来了!”“人民军队好!地方有难时,部队永远是靠山!”救援结束当天,省委、省政府就给每一支救援部队写了感谢信。

  (四)里东大救援,体现了浙江军民心手相连、鱼水情深的团结精神

  军爱民,百姓安危记心头;民拥军,点滴之间见真情。武警交通部队准备撤离时,坚持要把伙食费交给当地政府,被再三谢绝后,将两万多元餐费捐赠给莲都区红十字会;二炮某部离开时,不仅细心地填好被重型装备压坏的道路,还把停放车辆的学校操场打扫得干干净净;省武警总队后勤部部长毛明横,不仅在现场全程参与了38名遇难者的搜救,在灾后重建时听说村里一名高三女孩在灾难中不幸成为孤儿,又主动与她结对助学;许多官兵还自发在现场捐出了自己微薄的津补贴。

  群众们听说部队要撤离,争先恐后涌上高速公路,拎着自家的鸡鸭、蜜橘和莲子等土特产,放起了送别的鞭炮。很多群众难忍送别的泪水,握着战士们的手,紧紧不放、依依不舍。送别时,死难者家属李建英拉着一位部队干部的手说:“战士们这么用心地搜救,真正把老百姓当成了亲人,我真想叫你一声哥哥。”让这位救险中不怕流血流汗的铮铮汉子,流下了眼泪。

  这样的动人事例和感人画面,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已经通过各种媒体、通过网络,传遍四面八方,感动了无数的人。

  (五)里东大救援,体现了社会各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美精神

  在这次灾害面前,无数普通人用朴素的行动充分证明了我们浙江就是一个爱心涌动、团结温暖的大家庭。有的义务救援,先后有26支民间救援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了救援,每天都有数千人,最多时近5000人。

  比如,义乌民间救援协会自带挖掘机等设备,全副武装赶往里东,没有片刻休整就投入救援。一旦发现被埋群众,为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或破坏,队员们就纷纷徒手扒开乱石,刨开泥土进行搜寻。

  有的送水送饭,比如杭州魂之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蒋玮霖,组织“豪斯先生移动餐车”员工25人赶到里东,连续6天6夜、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免费为救援部队和受灾群众供应热水和热食。

  有的参与心理疏导,来自全省各地的心理救助志愿者轮番在里东村现场陪护,为受灾群众排解心理压力。新闻媒体全方位、全天候报道救援进展,报道现场救援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正能量,为救援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执政为民、情系人民,身先士卒、舍我其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心手相连、鱼水情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里东大救援精神,与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体现,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财富,必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两富”“两美”浙江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五、大力弘扬里东大救援精神

  里东山体滑坡灾害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大灾难,38条生命离我们而去。2016年1月14曰,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公布了2015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莲都里东山体滑坡”是其中之一。其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要思考的是灾难来临之后要如何面对,如何化危为机,化悲痛为力量。

  第一,里东大救援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灾情就是命令,救灾不容等待。灾情一旦发生,战斗的号角立即吹响。从中央到浙江,从军队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救援投入之大、行动之快,令人难忘。人民军队当仁不让,发挥主力军作用,功勋卓著。各级党委、政府全力统筹,各类专家提供专业支持,各种民间救援组织提供帮助。正是各方勇于担当,救援才得以高效推进。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对于里东大救援精神,我们要感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恩人民军队,感恩社会主义制度,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切地体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绝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里东大救援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重大考验。这次灾难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处变不惊、化危为机,广大党员干部以“三严三实”的精神和作风投入救援、积极配合、主动担当,画好句号。事发7天时间,搜救到所有失联人员,夺取了我国类似地质灾害失联人员搜救的完胜。事发14天,完成所有遇难者遗体火化,死难者得以安息。事发67天,完成所有受灾群众灾后救助协议等文书签订工作,部分受灾群众入住过渡安置房。事发一年,里东灾后重建工作正稳步推进,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三期(里东安置小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里东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事发全过程,把法治思维、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执政能力、执政理念全方位传递出去,让广大群众全面接受,形成好的工作氛围,努力夺取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第三,里东大救援精神,是新时期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次大救援,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见证了党委、政府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亲历了军民鱼水深情,感受了浙江大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和社会各界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精神风貌、精神境界,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过程很艰辛,成效很显著,尤其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都经受了一次精神洗礼,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里东大救援精神,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灾难已经过去,机遇正向我们走来。对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必将从里东大救援精神中汲取力量,乘势而上,快马加鞭,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新成效。在里东大救援中,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净化、得到了提升。这份担当、这份执着、这份激情,必定会汇聚成磅礴力量,荡平险阻,延绵不绝,实现“中国梦”不再是梦想,而会在我们手中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的现实。

  (作者单位:莲都区委办公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