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部署,我市也将组织相关的纪念活动。为学习贵州遵义等地组织党史重要纪念活动的先进经验,2月22日至25日,由胡和平副主任带队,组织党史方志办和纪念馆讲解员共5人,专程赴贵州遵义、息烽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活动基本情况
在胡和平副主任带领下,考察组一行5人在贵州考察了部分党史教育基地,拜访了贵州省委党研室和遵义市委党研室有关领导,开展了相互之间的工作交流。时间虽短,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前后共四天,除去往返两天,在贵州实际考察时间只有两天。为了赶时间,考察组在贵州省委党研室办公室同志的帮助下,在贵阳租用了一辆车子来完成这次考察活动。主要考察活动如下:
(一)参观遵义会议旧址纪念馆
2月23日上午,考察组一行从贵阳出发,驱车3个多小时,途中亲眼目睹乌江“天险”,前往遵义市区考察遵义会议旧址纪念馆。该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子尹路96号,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属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批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遵义会议纪念馆于1955年10月开放,为遵义市文化局管理单位,馆名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现管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李德、秦邦宪(博古)住处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红军干部大会会场,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总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57平方米,展室面积6083平方米。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及陈列馆。原打算赴该市习水县土城镇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由于在装修,没有对外开放,我们也就取消了这一点位的参观。
遵义会议会址房屋原为国民党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整栋主楼道面阔25.19米,通进深17.01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建筑面积428.48平方米。主要在一楼参观(工作机构、一些领导人住处),二楼已经封闭(遵义会议在二楼中厅举行)。遵义会议纪念馆由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以有关人物和事件为板块,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同时反映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整个红军长征的概貌。
参观结束后,遵义市委党研室主任张黔生、秘书科黄平与我们进行了座谈交流。遵义市委党研室是单设机构,编制12人,现有在职干部7人,1正2副,下设秘书、编研、宣教三个科。已完成党史一卷,党史二卷正在进行中。201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承办了全国大型的学术研讨会,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会讲话,纪念文集已汇编成册。2015年下半年,又联合中央党研室宣教局等单位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我们考察时正在论文评选过程中。2016年召开学术研讨会。
(二)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离开遵义后,考察组一行驱车前往贵阳市息烽县的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1997年在旧址上建立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由广场、营区和展厅组成。1997年5月,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国务院公布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列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进入纪念馆,是个大型的广场。在讲解员引导、讲解下,我们一一参观。群雕《忠魂曲》耸立在广场中央,用红色石块拼雕,正面雕塑了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他们虽然身披锁链,受尽酷刑折磨,但高墙关不住革命者的必胜信念,酷刑磨不灭革命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先烈们欲冲破牢笼的造型充分表达了息烽集中营内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坚决反抗的斗争精神,后面是高墙、铁链的造型,代表息烽集中营这个当年军统魔窟。
息烽集中营是全国当时三大集中营(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江西上饶)中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之一。由设于息烽阳郎坝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阳郎坝本部控制面积约2平方公里,设监狱8栋43间。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其中“义斋”为女监狱。玄天洞囚禁处深藏于高山峡谷中,系一自然天成的洞穴,洞口成上圆下平的半圆形,洞顶最高处15米,最宽处54米,进深130米,洞内面积3400平方米。因其地势险要,岩壁陡峭,偏僻难寻,人迹罕至,便于隐藏,成为国民党军统关押“重要”犯人的秘密所在地。
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其中包括许多著名人物,如: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车耀先(成都“努力餐”创始人)、杨虎城、宋振中“小萝卜头”)、罗世文、宋绮云、黄显声、张露萍、马寅初等,而600多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先后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张露萍七烈士等。
展厅在广场右侧,有放映室和展厅两部分。放映室对观众放映专题片《烽火不息》,系统地介绍息烽集中营的历史和设施,重点向观众介绍了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张露萍等七烈士,宋绮云、、小萝卜头”以及其他烈士的生平和斗争业绩。展厅内的展柜里还展出有8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车耀先自传手迹、杨虎城遗物和其他烈士遗物等,还有已是海内外孤本的《复活月刊》三期。这些都是息烽集中营这个军统魔窟的见证。
(三)参观王若飞故居
2月24日,考察组一行参观了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北街174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故居。故居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1982年对外开放。故居临街,经过道进朝门入四合院,院内铺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坛、鱼池等,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具有清代民居风格。房屋内保留了一些古式家具。
在故居内,辟有陈列馆。全部陈列共分八个部分,在三个展厅展出。目前展览图片资料为125幅,实物资料47件,展线长330余米,以若飞精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作为布展主线。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王若飞同志在青少年时期,在曰本、法国留学和进行革命活动时期,在狱中的革命斗争,在延安,在重庆谈判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王若飞牺牲后中央领导人、社会各界的哀悼。突出了王若飞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四)在贵阳市区的活动
在贵州省委党研室的指点下,考察组一行参观了贵阳市区黔灵山公园和省委党研室机关办公楼。1941年5月至1942年10月、1949年2月至8月,抗曰战争期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软禁于黔灵山公园的麒麟洞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贵州省委党研室机关办公楼,考察组一行看到了办公区走廊上浓厚的党史文化宣传栏氛围。
二、几点收获
考察组一行感到,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不仅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而且对许多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有了切身感悟。通过走、看、听,一路的所见所闻,促使我们有所思、有所想,对当年的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慷慨就义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坚足了我们的理想信念,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做好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一)党史纪念活动要提前谋划。遵义市准备在2016年举办“长征与遵义——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征文启示早在2015年8月就发出了,征文时间截至2016年1月31日。活动安排比较早,为后续的评比、研讨等事宜的安排留足了时间,值得我们借鉴。
(二)革命旧址修复要精心布展。在考察遵义会议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王若飞故居陈列馆时,考察组一行感到,这些纪念馆(陈列馆)布展比较大气,内容比较丰富,反映的历史时间段比较集中,如:遵义会议纪念馆,主要展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重点展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及红军转战贵州等重大史实,包括遵义会议会前会后的重大历史事件。相比之下,我们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布展上显得有些不如人意。如果以后要重新布展,建议在撰写布展大纲前,组织有关人员先去学习考察一下,学习借鉴人家的经验。
(三)纪念设施建设要注重实物展陈。无论是遵义会议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是王若飞故居陈列馆,除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还有很多革命文物的展陈,再运用声光电结合的现代化布展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相比之下,我们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实物展陈方面显得有些不足,图片多、实物少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遵义会议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