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中国开始是中立的,后来加入协约国。战争以协约国胜利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4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到欧洲前线,承担了最艰苦、最繁重的战勤任务。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参战后,华工被直接派往前线。这些华工中有2000名是青田人。
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与德奥为核心的同盟国在比利时与法国西北部摆开了主战场,特别是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使得英法等协约国后方与补给线上的劳力极度匮乏。为了挽回颓势,法国和英国相继将目光转向中国,投向那些“干活不知疲倦”的中国人身上,力图通过招募华工来解决其战争需求。但招募工作一波三折,阻力重重。
为何青田人积极主动报名招募呢?这里有社会背景。民国兀年(1912年)的那场洪水,使青田人民陷入难以生存的境地。据记载,灾后有数千人向政府请愿,拟持护照就食邻陲,以解倒悬。1912年至1914年,青田县就有1000余人出国。出国自救的强烈意识源于200余年的移民文化,早在清朝中叶,就有青田华侨携带石雕和茶叶到欧美等国淘金。当他们得知英法在中国招募华工的消息后,不顾战争的危险,把分发的一套棉衣和5块大洋看成是上天的恩赐,并将这件事视为改变命运的契机。华工体检合格后便签订合同,每人用中外文编定一个号码,用机器打印到铜片上,然后卷成一个锡子套在劳工的右手上。华工工资分两地支付,一半在欧洲交付本人,另一半在国内按月交付家属。
2000名青田华工于1917年底抵达法国,主要承担挖掘战壕,装卸弹药给养,掩埋尸体甚至扫雷等最艰苦、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不在前线做工”的约定成为一纸空文。华工们挖掘战壕的地方有的已在敌人步枪射程之内,时刻都有生命危险。由于他们对现代战争一无所知,当德军飞机铺天盖地而来时,许多华工跑出战壕观看,致使许多华工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战争结束后,各地华工大多选择回国,而大部分幸存的青田华工却定居在欧洲,其中法国约1000人,其余辗转到德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使青田华侨在海外打工的人数大大增加。下面摘录青田应招华工叶元清的自述:
那是1917年年底,我刚满17岁。青田是一个贫困县,人们苦于无法谋生,正好碰上招募劳工赴法国参加欧洲战争,战争虽然危险,但大家不愿失去一条开创前途、谋求新生活的好道路。我们这批十七八岁的青年,就一拥而上地去报了名。凡报名的,几乎全部录取。
我应召离家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县里把我们召集起来,发给每人一套棉衣,5块大洋。我把大洋悉数交给家中父母。父母忧心忡忡,儿子即将远离亲人,远渡重洋到那不知究竟的国度去,而且是去参战,是向死亡而战!我知道父母的忧心,强抑悲伤,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安慰说:‘‘爸妈,不要担心,我们只是在后方做防卫工事,只要小心,就不会有危险。也许明年的今日我就回来了。”
1917年12月26日,我们在上海登船,大家手上拿着一把温州雨伞,一个极为单薄轻便的行囊,冒着刺骨的寒风,告别了祖国。船上生活很苦,一个多月后才到法国马赛。
在法国,我们每天修建工事。青田人吃苦耐劳,都能提前完成任务,指挥官时常竖起大拇指称赞。日子虽然艰苦,但我们得到很多奖赏。
1918年,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地利先后投降,11月德国也投降了。12月27日,法国总统召见劳工宣布:凡参加此次战争的中国人,每人发给奖金,并由法国政府安全护送回国。若愿意留在法国,法国政府配赠房地,以供永久居住,如需就学、就业,政府无条件协助辅导。另外,总统还颁发荣誉国民证,证上注明:如有任何困难,可直接亲见总统,可免费到政府各医院就医,可享受清贫救济。成家后子女可永久享受免费教育。向政府申办任何事务,均可享受优先受理权。
我们中国人,怀乡恋旧之情比较浓厚,战后大多数人要求回国。一年来的辛苦积蓄,加上最后发放的奖金,在上海换成大洋,每人都有超过百元大洋,这是同乡传言告诉我的。但我没有回去。
我留在巴黎,当时留下的好像有上千人,多数是青田人,有的开餐馆,有的摆摊子卖杂货,有的开洗衣店,有的贩卖家乡的石雕。我和堂兄弟合伙开了一间小餐馆,一人主厨,一人跑堂,生意红火,只半年光景就开始雇用工人了。一年以后,我赚了不少钱,那个堂兄就跟一位在身边帮忙的法国姑娘结了婚。1920年末,我回家跟青田本地姑娘结了婚,安顿好父母以后,过了农历年,带着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返回巴黎。
叶元清的自述反映了当时青田华工的基本心态:无法摆脱的贫穷比战争更可怕,战争也许有尽头,而贫穷在当时很难走到尽头。这批华工的经历证明了他们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红十三军二师师长郑秣,青田仁庄罗溪村人,也曾经是应招到法国的华工,战争结束后,因胞兄在俄罗斯做皮鞋,郑秣便和部分华工辗转到了俄罗斯。当时俄罗斯已是社会主义国家,郑秣等华工受革命的影响,参加了革命武装,在克里姆林宫当近卫军战士,并加入了共产党。
中国是协约国之一,大量华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本应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战胜国的地位,以此为契机,打碎套在中国人头上的重重枷锁。然而,时局的发展很快就将国人的种种梦想击得粉碎。在1919年1月18日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战胜之日竟成国耻之日。消息传回国内,中国人对西方彻底失望,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最终拒签和约。两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历史最终被改写。
(作者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