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辅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交流>资政辅政
史志部门在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大有作为
日期:2017-04-27 15:15    来源:丽水史志网   作者:王香花 浏览量:

  

  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文化兴省”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初,松阳县委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全县农村启动文化礼堂建设工程,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弘扬主流价值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打造成为农民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作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松阳县史志办立足自身优势,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坚持“建好的文化礼堂好好用,有用的文化礼堂好好建”的思路,积极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13年至2015年,全县共建成文化礼堂46处,县史志办充分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指派专兼职专业人员,全程指导布展工作,为部分村庄文化礼堂建设进行规划布局、文字组织、资料整理等,直接负责展版制作。向各村赠送本办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松阳历史》(第二卷)《松阳年鉴》《松阳历代诗词》《松州史话》《松阳古村落》等近10余种地方文史书籍,充实农家书屋藏书。同时,积极协助挖掘文化礼堂活动功效,较好地发挥了史志部门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一)立足本职,全力配合。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各廊展版中,人文历史、农耕文化、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传说传奇、国学经典和古村落资料占了很大篇幅,县史志办或多或少都收集了一些,除了及时提供现有资料外,对史志办没有的资料,则尽心尽力帮助捜集或提供线索。史志办人员到各村指导文化礼堂建设时,带去他们所需的相关书籍及宗谱等摘抄复印资料,方便村民。实地指导时,现场提供信息或约好时间来办索取。如县史志办汤光新等老同志专门从事松阳姓氏志研究,只要文化礼堂中有关姓氏文化这块的内容,他都会全力以赴帮助指导。有时,现成的资料不够全面、完整,上文化礼堂展版还需提炼,有的还需进一步挖掘整理。比如在农村召集老人、老干部开会了解农村旧事,口口相传的内容,或事情不详,没头没尾,或前言不搭后语,但只要有挖掘宣扬的价值,就多方帮助查找资料,给予整理编写,使之完整丰富,使其搬上文化礼堂,起到教化作用。一些旧资料特别是民间宗谱,都以文言文为主,又未经点校,村民很难读懂,就解释给他们听,再直接撰写成布展文字,提供取用。这方面参与的比较多,化费史志办的精力时间也不少。许多村民看了自己的文化礼堂后,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与县史志办一些老同志专长发挥或热心奉献分不开。凡涉及文化礼堂的事,史志办工作人员都会主动配合,要什么资料,不分内外都帮助捜集编写,决不推托。做到来者不拒,不厌其烦,做好服务。比如红色故事、绿色景点介绍、宗族文化、人文历史、传说传奇、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只要史志办捜集过的,都给查找出来,或提供复印件,或帮助汇编纂写。松阳建成的46家文化礼堂,史志办都帮助查找提供资料图片,且有不成文的规矩,先人后己,全力帮助。

  (二)深挖内涵,找准特色。县史志办一直在整理挖掘官方半官方及民间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古代志书、官府文告、敕文、家乘谱牒、契约个人专著、民间文学、方言等,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内容丰富翔实、信息庞大。松阳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地方民俗等状况,都在历史文献资料里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佐证了松阳文化、科技的发展,为文化礼堂的布展提供了可靠资料。如石仓文献馆、松阳高腔展示馆、茶叶博物馆、规划馆等,成为其对外展示丰富的内容。通过这些资料的研究展示,人们进一步了解松阳发展的历史脉络。松阳许多民俗在生产、生活中仍保留了极其古朴的风格,在婚嫁寿诞、生老病死、祭祖扫墓、迎神礼佛、时令节气等方面,都极具地方特色。通过挖掘整理,为文化礼堂布展和习俗活动开展提供文字资料。县史志办充分利用丰富的史志资料,积极指导和参与展陈内容挖掘,对各村庄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情况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指导各地深入挖掘当地名人名史名迹、村史沿革重大事件,梳理村落文脉,挖掘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的乡风民俗,立足各村庄的风土人情、习惯习俗、文化传承,凸显文化礼堂特色内容,打造特色品牌。如松阳历史上曾是处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至今保存着百余座风貌完整、古色古香的传统古村落,是我省三大古村落群之一。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松阳县就有50个古村落入围,数量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是全国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一。县史志办主任洪关旺亲自指导和参与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典故、人文风俗等内容在村情村史、历史文化版块进行陈设展示。望松街道吴弄村、赤寿乡梧桐□村、大东坝镇蔡宅村等文化礼堂打造成了“古村文物馆”。县史志办还参与各重点村乡村博物馆建设,如客家文化展厅、茶叶博物馆、竹制材料生产用具等特色的展陈室(馆)。同时,把松阳“最美姑娘”叶霄雯、体彩网点业主李菊妹等好人典型作为特色内容,在文化礼堂进行展示,设立“好人榜”、“能人榜”、‘‘学子榜”‘‘贡献榜”等,参与发掘群众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影响群众,通过身边的感动,让好人精神向全县传递道德的力量。

  (三)深挖史料,丰富内容。县史志办人员从头到尾负责布展的4家文化礼堂,针对精神家园道德伦理缺失、精神文化萎靡不振等不良社会现象,布展内容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伦理道德和精神理念方面的元素添加。一是深挖姓氏资料,建设家训墙。2005年,着手征集民间家谱,至今已征集整理150个姓氏宗谱380余部1000余册,编纂《松阳姓氏志》,对姓氏渊源流衍、郡望堂号、集居村落、宗族文化、人文集锦、风流人物、文物文献、宗谱宗祠考等进行解读,进行增删整理,好的族规家训上墙,为2015年建设的13个文化礼堂家训墙建设提供姓氏资料。村训制订、柱联选取也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民国《松阳县志》多次出现“耆德门”,然而“耆德门”究竟建在何处?哪个年代建造?以及建门的典故,全然无人知晓。而在《清源何氏宗谱》卷三有如下一段文字“挺玺公,寿年一百有余。百岁庆诞,子孙大摆筵会,接奉官民六亲,蒙遇宪司大人周(巡)抚临到县,又蒙父母官禀知同到(何)家庆贺。蒙赐奏申钦差官,民起造奉勅赐‘高年耆德之门'于水南祠堂上给予冠带荣身。”可知当年的“耆德门”是为了何挺玺公的百岁寿辰而建造,也是奉太祖朱元璋皇帝的圣旨勅赐而兴建。自洪武后期就矗立于水南村前。且有周巡抚与县父母官的光临捧场,彰显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他与乾隆皇帝的“百叟宴”等皆属于封建帝王对子民敬老爱老的范畴,为文化礼堂建设提供敬老爱老的典型案例。总之,道德文化、国学经典的一些元素在文化礼堂中随处可见,老百姓也很喜欢,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感觉更好。

  (四)加强活动设计,强化教育引领。农村文化礼堂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延仲。文化礼堂把村里的历史、民风、励志、成就、艺术、特色等一些过去和现在都美好的东西,值得倡导的精神风貌、道德文化、人文历史以展版、展柜形式浓缩在一起展示给观众,图文并茂,实物和声光电配合,观众喜闻乐见。礼堂成了村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心乐园,起到学习倡导、教化提升作用,因而也是微型教育基地。县史志办通过参与设计活动载体,力求活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并派熟知风俗民情的老同志指导各村开展文明礼仪、文化展陈、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等活动,参加农村文化礼堂讲师团,通过活动的开展和思想引导,引领广大群众价值观的转变。一是传承记忆的礼仪活动。配合制定《松阳县农村文化礼堂礼仪活动选编》,挖掘具有历史内涵的民俗礼仪,指导各村结合村情开展好春节祈福迎新、儿童入学开蒙、学子功成、重阳敬老、国庆庆祝、成人仪式、婚礼仪式等礼仪活动。如望松街道西河村、古市镇七都中心村等开展端午节礼仪活动,水南街道寺岭下村、新兴镇端口村、斋坛乡花田坌村等开展婚嫁礼仪活动,叶村乡河头村开展儿童入学开蒙礼仪活动,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二是凝聚人气的大众活动。组织群众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除每日开展跳排舞、经络操等常规性的活动外,还开展其他活动,如水南街道开展排舞大赛及寺岭下村开展七一党员活动,四都乡陈家铺村邀请婺剧团到文化礼堂表演,西屏街道北山村、板桥畲族乡板桥村还请来县小百花艺术团进行为期三天的演出,象溪镇承办首届溪鱼节、象一村举办腰鼓演出,界首村、溪下村等开展乡文化节,七都中心村开展乡风文明专题演出、党的十八大精神文艺宣传演出,玉岩镇玉岩村开展玉岩高腔一台戏、香乳山庙会等活动。二是弘扬美德的评比活动。以培养有道德、讲文明、懂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开展生态文明户、文化文明户、孝老文明户等文明户评选活动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举行道德模范评选、“寻找身边最美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并以“五廊”的形式宣传身边榜样。四是惠及民生的服务活动。在文化礼堂开展各类培训、讲座、义诊等活动。如举办庆国庆主题党课讲座等。

  (作者系松阳县史志办干部)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