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规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业务指导>行文规范
年鉴编撰基本规范要求
日期:2017-04-25 10:40    来源:丽水史志网    浏览量:

  一、年鉴体例

  1.条目体

  年鉴按“条目体”编撰,文体以“记述”为主,“说明”为辅,两者结合。

  记事、记物、记人用记述;对事实和知识作介绍、解释用说明。不描写、不抒情、不议论;不用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新闻报道、通讯等文体;不用志书化方式切分条目,不宜用流水账方式记述。

  2.条目语言

  要求准确、规范、简洁、明了、朴实。准确,即用词恰当,逻辑严密,资料准确。

  规范,即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慎用文言、方言、俚语,忌用仅在行业内通用的简称。某些简约的行业用语一般不用,必须用的在首次使用时加括号具体说明。如评选“三学”(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状元等。

  简洁,做到不多字,不少字。

  明了,即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不用导语,不用铺垫文字。

  朴实,即用词平实,忌用华丽辞藻,忌用宣传与广告色彩的语言;不评论,不议论,寓褒贬于记述之中。

  二、条目分类

  1.年鉴条目通常分为综合性条目、常规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三类条目的比例大致以25%15%60%为宜,要突出单一性条目的比例。综合性条目又有综述、概述和概况条目之分。

  2.综合性条目记载地域内宏观信息,内容按主次分段排列,除记述发展情况外,也要简洁地记及存在的问题。

  3.常规性条目记述事业发展某一侧面的情况,条目年年列,标题年年同,内容年鉴记。

  4.单一性条目记载年度大事、要事、特事、新事、亮事(闪光点)等,一事一条,增强年鉴的可读性,这类条目是衡量年鉴编撰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条目标题

  1条目标题要简明扼要,以“一句话”或“一个词组”标题为原则,忌用两句话,主题词置前。

  2单一性条目标题不能年年雷同,应力求个性化,忌用形容词和程度性副词,如“上新台阶”、“圆满完成”、“克难制胜”、“成绩斐然”、“深化”、“力抓”、“及时”、“积极”、“认真”、“全力”、“争创”,等等。

  3同一分目中的各条目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一般按内容主次排列。

  四、条目篇幅

  条目分长、中、短三类,以中、短条目为主,长条目900字左右,中条目600字左右,短条目300字~500字,“概述”“概况”条目一般控制在2000字以内。

  五、条目编撰

  1年鉴采用条目体,以记述为主,辅以说明,语言简洁、朴实,忌用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新闻和通讯报道类语言。

  2条目标题顶格,前后统一加粗方括号“【】”,条目标题用黑体,条目正文用宋体,4号字(便于编辑)。

  3条目行文采用第三人称表述,禁用第一人称“我”、“本”,除引用原文外不能用“我市”、“我局”、“本市”、“本局”、“本单位”等,应直称其名,重复之处用“该”字;“某某来某地调研”应为“某某到某地调研”,“来”是第一人称,“到”是第三人称。

  4条目正文要素应齐全,通常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视实际情况而定,有的条目内容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资料。

  5撰写条目应开门见山,直陈其事,注重有效信息,避免无效信息,忌用大话、套话、空话和废话。

  6条目内容既要反映成绩,又要反映工作中的问题。

  7“的”、“了”等助词尽量少用,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最准确的内容,多余的字都要删除;正确把握“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还有“共”、“已”、“达”等。

  8“约”、“近”和“左右”不能并用。

  如“该电压约为3V左右”(其中,“3V”应写“3伏”)、“一般不宜超过300字~350字”、“最小电流为16A左右”( 其中,“16A”应写“16安培”)、“宽约40米到60米”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达”与“余”、“以上”不能并用。

  如:“亩产达500余公斤”,“达万元以上”。

  9慎用“最大”、“国内领先”,“国际领先”、“国际水平”、“第一”等文字,应直述其事,经过评比的,记明评比结果和评选单位。

  10凡人名直书其名,不用“同志”、“先生”等称谓;需要说明职务、职称、学历的,加在姓名之前,同一栏目中,人物的职务、职称、学历只需出现一次,其后省略。

  11行政区划的称呼顺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行政区划和浙江省行政区划的排列按照有关规定排列。

  12.所有外国人名、地名、机构名称、学术名词等,均应译成中文,并视需要括注外文,译文一般以新华社和人民出版社的译名为准。

  13关于“ISO”的正确书写。ISO制订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如:ISO 84021987ISO 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之间要空四分之一空格。

  14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条目撰稿人在文后要署名,楷体,顶后格,加圆括号。

  六、政治问题

  1台湾、香港和澳门不能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并列,准确的表述应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澳门地区”。

  2产品到香港或台湾或澳门不能说“出口”,应称“销往”;港、澳、台资金引进,不能称“外资”,也不能与“国际”同列,应单列。

  3对华侨、华人等人士,以“华侨、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同胞、外籍华人”称呼为准。

  涉台用语遵照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执行。

  4“文化大革命”不宜简称“文革”,要加引号。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 提法不妥,应为“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5“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应为“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

  6“‘六四’事件”提法不妥,应为“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

  7负责防范和处理“法轮功”的610办公室”和“邪教‘法轮功’”不宜载入年鉴。

  七、全称使用

  1涉及法律法规、条例、会议、组织、机构等须用全称。

  如:《交通法》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劳动法》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如在一个条目中频繁出现,第一次须用全称,其后用简称,但须括注(以下简称《劳动法》、《条例》等)

  2“建党”、“建国”、“建军”应用全称,分别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十八大”前要加“中共”,即“中共十八大”。

  3“全国政协”应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大”、“浙工大”、“浙师大”、“杭师院”、“林学院”、“上海交大”等,应使用全称,不宜简称。

  八、简称使用

  1一些专用名称多次出现时,第一次使用须用全称,其后用简称,须括注。

  2简略语第一次使用时须加注,如:“五大战略”、“四难一差”、“三市一教”、“千万工程”、“一横四纵”、“退二进三”、“五个十工程”、“12348”、“市民道德体检”等。

  3年份不能用简称,“89年”应为1989年”;表世纪要写准确,“上个世纪”应为“20世纪”。

  4立方米、平方米不宜简称“方”、“平方”,如:“挖土30方”,应写“立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应写“平方米”。

  九、时间表述

  1条目开门见山写明年份,必要时写清月和日,时间一律写具体,不用“今年”、“前年”、“本月”、“上年”、“往年”等时间代名词,不用“近几年”、“最近”、“目前”、“现在”、“几年来”、“不久以前”等模糊时间概念。

  2公历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农历年月日一律用汉字表示,不得混用。在括号内注明人物生卒年月日和干部任职起讫时间的,年月日可以用下脚圆点号表示,如:“周恩来(1898.03.05??1976.01.08)”。

  3年月日起讫时间可省略前一个“年”、“月”、“日”,如:“19801985”,“200659”,“200831020”,全书应统一。

  4纪年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用历史纪年括注公元纪年,之后,用公元纪年。历史纪年中的数字,民国之前的用汉字书写,民国时期的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清道光二十年(1884)民国24 (1935)

  5人们熟知的历史著名事件、日期的写法,一般不加引号,中间不用间隔号(圆点“· ”),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八一三事变,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的,用间隔号将月和日隔开,外加引号,避免歧义,如“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

  十、数字使用

  1数字用法以199512月发布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规范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

  2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3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要用阿拉伯数字,日期和时刻用全数字式表示,如:20019月61858分31

  4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包括9以下的个位数)要用阿拉伯数字。小数,如:0.854.65;整数,如:50年,3倍,6万台,8个人 ;百分数,如:7%63.9%;约数,如:10余万条,500余公里。

  5序数词和编号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23届8341部队、延安路79号、GB23126次特快。 注意,一般情况,第一名、第一届等,一至九要用大写数字,“十”以后用阿拉伯数字。

  6尾数“0”多的5位以上数字,宜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但万和亿在同一数字中不可同时出现。

  如:1 365 000 000人可改写为13.65亿人136 500万人,但不能写为13亿65百万人,也不可写作13亿6500万人。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单位,只有法定计量单位的词头例外,如:3000米可写作3千米,而3000天不能写作3千天。

  7数字增加的正确用法。数字增加可用倍数和百分数表示,如:增加5即原来为1,现在为6;增加到5倍,即原来为1,现在为5增加50%,即原来为1,现在为1.5

  8数字减少的正确用法。数字减少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如:降低40%,即原来为1,现在为0.6;降低到40%,即原来为1,现在为0.4减少1/4,即原来为1,现在为0.75

  9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多位数不能拆开移行。

  10汉字数字的用法。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时,要用汉字,如:三元二次方程、四氧化三铁、二倍体、三叶虫十二指肠、十字接头、四化建设、“八六三”计划、相差十万八千里等;古籍文献标注中的卷次、页码等要用汉字,如:宋应星·天工开物·卷十二,第四页

  11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不应用顿号隔开,如:五六公里、四十七八度、八九不离十

  十一、量词使用

  在同一条目或同一内容中,量词使用必须统一,有些口语中使用的量词不能用

  十二、标点符号使用

  1标点使用以199661日实施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标点符号用法》未作规定的,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2文件名中表示年份的符号不用中括号,应用六角号,如:[2004]应为2008

  3用阿拉伯数字作序列号,其后不能用顿号,应用下脚圆点号,如:“1、”应为“1”(在数字键盘中)。

  4书名号的使用。主要用于书名、?文章名、报刊名(包括栏目名),还用于其他精神产品,如电影名、戏剧名、乐曲名、歌曲名、舞蹈名、摄影作品名、绘画作品名、雕塑作品名、工艺品名、邮票名、相声名、小品名等;

  非文化精神产品,如物质产品名、奖项名、证件名、课程名、活动名等,都不宜用书名号。

  5间隔号的使用。用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含义的词组,一般使用汉字,如六一、七一、五四、六五、十一,不能写成“六·一”、“七·一”、“五·四”、“六·五”。 

  涉及1月,11月和12月的应用间隔号“· ”将月日隔开,如“一二·九”运动、“1·25”案件等,其他月份不宜用“· ”。

  阿拉伯数字简称表事件,应用间隔号“· ”,如:“9.11”应为“9·11”。

  6引号的使用。重要事件加引号,一般事件不用加引号。

  7顺序码的使用。分章节的顺序码应为:一,(-),1,(1),①,序码不能颠倒使用,如果不够,后面可用英文字母表示,如Aa。七级标题足够了。

  8数值范围号的使用,原则上可用一字线“-”和浪纹号“”两种,为保持一致,统一使用“~”符号,废止一字线“-”的用法。

  十三、计量单位使用

  1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2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执行。有些特殊的地方可以根据需要,沿用习惯的表述,如“亩”1公顷等于15亩、“公斤”(千克)、“公里”(千米)等,并可加注经换算后的法定计量单位数字。

  2市制单位,如丈、尺、担、斤、两、钱、亩、斗等,一般情况下都不能使用,“斤”和“担”应换算成“公斤”。

  3m”、“mm”、“m2、“m3统一用文字表述,为“米”、“毫米”、“平方米”、“立方米”;“kv”应写“千伏”,“VA”写“伏安”,“MVA”写“兆伏安”,“度”写“千瓦时”

  十四、表格使用

  随文表格要素有表题、表号、表头、表项、表框、计量单位、表注等。

  表题一般应具有时间、名称(单位)、内容3个要素,居中排列,一般不加“表”字,如“2008年各县(市、区)吸收合同外资情况”;

  表号置表题下一行,顶格;计量单位置表框顶线之上右侧;

  表头居于表格首行,加黑体;合计项置表项第一行;表中数字小数位较多的,均留两位小数,整数后添加“.00,保持小数点后两位一致,并右对齐;

  表格中左右侧框线删除;表若分两栏,中间用双线隔开;

  表格转页,须写“续表+表号”,表号用阿拉伯数字;

  如有内容需说明的,在表格底线下加注。

  十五、图片使用

  1年鉴公益图片须真实,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年度感,并具有存史价值,每幅照片须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

  2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须按有关规定办理。

  3.随文图片穿插于相应的文字之中,图片作者(或供稿单位)在图片下方署名,楷体,顶后格,加圆括号。

  十六、保密方面

  按照有关保密的规定,对于公、检、法、司、部队、武装、武警等内容应严格注意保密,加强内部审稿,务必删除保密内容。

  十七、框架结构

  年鉴框架是全书内容的总体设计,是年鉴的基本结构。地方综合性年鉴框架结构分为卷首、正文和卷尾三大部分,其中,卷首设政区图、目录(含简要英文目录)、特载、专文、专辑、大事记等,正文为百科栏目,卷尾设附录、索引等。

  年鉴框架应保持基本稳定,不宜多变,以保持年鉴自身的特色、风格和连续性,但应与时俱进,有所调整。

  年鉴框架力求涵盖面广、分类科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领属关系得当、内容均衡适度。

  年鉴框架结构一般分为栏目(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也可分栏目(类目)、分目、子目、条目4个层次。

  年鉴封面、书脊、扉页等设计应符合出版社的要求。

  2014年108日唐剑平在丽水方志干部培训班授课时提供)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