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规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业务指导>行文规范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及常见错误
日期:2017-04-25 10:55    来源:丽水史志网    浏览量:

  一、使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出版物在涉及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体例。

  2.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新闻报刊、普及性读物和专业性社会人文科学出版物。

  3.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物亦应使用本标准,并可制定专业性细则。

  4.本标准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

  二、使用的一般原则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例如: 十滴水   二倍体  三叶虫   四氧化三铁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3.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31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a) 要求使用阿位伯数字的情况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例如:

  公元前8世纪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40    公元7   1994101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年”或“90年”。

       1994年9月30和1994年10月1可分别写作1994-09-301994-10-01,仍读作1994930日、1994101日。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图表示例:

   时、分、秒,例如:  4 1540分(下午340分)  141236

  

正确用法

  错误或不当用法

  1998

  98

  20世纪80年代

  80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代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215世纪、197019999126月底—8月底  (中间用一字线)

   

  ②

   该格式用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例如:04:004时)

   表示数字范围用“”线,还要避免引起歧义。美元不应使用“$”符号,应直接使用“美元”二字。举例如下。

  

正确用法

  错误或不当用法

  45%80%

  4580%45%—80

  2万~30

  230万、230

  46年、25003000

  46年、25003000

  100美元

  $100

   “百”、“千”不能作为单位跟在数字后面,“万”、“亿”则可以。例:538,000,000为便于阅读可写为“53,800万”或“5.38亿”,一般不写为“5亿38百万”。另举例如下。

  

正确用法

  错误或不当用法

  3003,000300万、3,000万、300亿

  3百、3千、3千万、3百亿

  53,8005.38亿

  538,000,000

   四位数以上的数字一般应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1/4格。非科技书也可不分节,全文统一即可。年份、页数、标准号、仪器型号不能用三位分节法。

   b)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例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例如:

  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例如:

   一·二八”事变(128日)  五四运动   五一国际劳动节 

  32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位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例如:8 736.80km8736.80千米   600g(600) 100kg150kg 

  33 非物理量

  a)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1.35    270美元   290亿英磅  487.2 整数一至十, 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截至1984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b)多位整数与小数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

   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例如:2 748 456 3.141 592 65

   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仍可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例如:2,748,456 3.14159265 8703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例如:0.46不得写成.460·46

   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

   专业性科技出版物根据GB817987关于数值修约的规则处理。

   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

  例如:三亿四千五百万可写成345,000,000,也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一般不写作3亿4千五百万。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例如: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5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2501人。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例如:150千米200千米 -36-8 2 500元~3 00

  c) 概数和约数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例如:

  

例如:正确用法

  错误或不当用法

  三四百

  三、四百

  二十七八

  二十七、八

  有三四十个

  有三四十个左右

  约有一百人、有一百来人

  约有一百来人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例如:几千年    几十万分之一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该省从机动财力中使出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表示概述的两个连用数字间不用顿号。概述、约数要避免表意重复。举例如下。

  d)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例如:64062部队  国家标准GB231280   HP300型电子计算机   维生素B12 

  e)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

    横排标题涉及数字时,可以根据版面的实际需要和可能作恰当的处理。

   竖排文字中的数字提倡横排。如文中多处涉及物理量,更应横排。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和符号均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

   出版物中的阿拉伯数字,一般应使用正体二分字身,即占半个汉字位置。 

  3.4数字用法小提示: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文学作品、重排古籍和书名。因此,文学作品、重排古籍和书名都应使用汉字。故书名《一千零一夜》不能写成《1001夜》。同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能写成《14行诗》,薄伽丘的《十日谈》不能写成《10日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不能写成《3个火枪手》,雨果的《九三年》不能写成《93年》,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不能写成《1984》。

  文章标题数字的写法没有硬性规定,可以使用汉字,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一步跨越六十年》-《一步跨越60年》(连战访问大陆),《福布斯发布2004年中国企业五百强名单》-《福布斯发布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八家铝企业在京签约淘汰自焙式电解槽》-《8家铝企业在京签约淘汰自焙式电解槽》,《苏迪曼杯中国五捧杯 书写包揽三杯历史》-《苏迪曼杯中国5捧杯 书写包揽3杯历史》,《武汉魔鬼主场五连胜 北京两连胜进三甲》-《武汉魔鬼主场5连胜 北京两连胜进3甲》。 

  三、常见数字用法错误例说

  1.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例如:“直到星期2,车还没到,全厂的人都伸长了脖子。”(“星期2应该写作“星期二

   “星期二”一个完整的概念。在英语中,“星期二”便写成一个单词“Tuesday”,不是“星期”和“二”的组合。也就是说,“二”在这里是一个语素,所以,作为语素的“二”这个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2.农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农历815,圆月当空。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让我们为新人举杯……” (“815应该写作“八月十五”)

   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按照国家语言改革委员会的规定,凡中国干支纪年和农历月日,都应该使用汉字。那么文中“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是按农历计算的。所以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另外,如“大年三十”当然也不能写作“大年30”。同样,“甲子年二月十一日”,这是中国的干支纪年,也不能写作“甲子年211日”。

  3.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嘉靖8年,一条鞭法正在推广,税制大为简化。”( “嘉靖8年”应该写作“嘉靖八年”)

   “嘉靖”是明代皇帝的年号,按照规定,凡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中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均不应该与公历混用,也就是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可以按传统体例用汉字表述,并用阿拉伯数字作括注公历,如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

  4.年份随意缩略,例如:“早在92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议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92年前”应该写作“1992年前”)。

    92年前”也可理解为“九十二年前”。因此,按照国家规定,“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19501980年不能写作195080年。”不过国家规定还稍稍表现了一点弹性,加了“一般”两字:“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能简作‘九0年’或‘90年’。”但两者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上述“92年前”的用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5.已经定型的词或短语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影片上侵略者长驱直入。一路只见残垣断壁,荒草野径,你怎能不感到8国联军铁蹄的疯狂?怎能不感到这页历史的沉重?”( 8国联军”应该写作“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是已经定型的专用名词。按照规定已经成型的词、短语、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都必须用汉字。“八国联军”是一个已经定型的短语,不是临时组合而成的短语,因此不能写作“8国联军”。同理,“第三世界”就不能写作“第3世界”,“十月革命”就不能写作“10月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能写作“25000里长征”……有人说按规定“五十步笑百步”要写成“50步笑100步”,这如果不是故意杜撰,一定是对有关规定极不了解所致。

  6.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例如:“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有声电影兴起,无声电影开始走下坡路。” (“二十年代”应该改为“20年代”)

   根据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以及时、分、秒,这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系列,均应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和年代又用汉字,同一系列,两样书写,这是不符合数字使用要协调、得体的规定的。

  7.数量单位运用不合规范,例如:“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短短一周内,便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 4 3 5 百元的捐款……” ( 4 3 5 百元”,可以写作“ 43500 ”,也可写作“ 4.35 万元”)

     《国家标准》规定:在非科技出版物中,为了便于读数或移行,可以“亿”“万”作单位,数值特别大的,还可“亿、万”同时使用;但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更不能如上引文字“万、千、百”同时使用。

  8.概数误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别看她才 7 8 岁,还没跨进校门,可那一脸的机灵,实在讨人喜欢。” (7 8 岁”应为“七八岁)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也不得用顿号隔开。

  四、用数字表示历史事件的几种写法

  1.用发生事件的时间来表示历史事件的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a)清末时期,以干支纪年方式表示突发事变发生时的年份,如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亥革命(1911年)等。

  b)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以汉字数字表示突出事件发生时的月、日,有两种方式:

   在汉字数字中间无须添加间隔号,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二二八起义等。九一八事变也在这一系列之中,无须加间隔号。

   在“数字一”开头的汉字数字中必须添加间隔号,以区分突发事件是在一月份还是十一月份或十二月份。例如: 一·二八抗战”,1938128日午夜,蓄谋侵占上海的日本帝国主义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动海军陆战队由虹口日租界向闸北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这一事件被称为“一·二八抗战”,亦称“一·二八事变”。

   新中国时期。1949101日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字由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出版印刷由竖式改为横式等,汉字数字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出,很多被阿拉伯数字取代,如“9·11”,“3·15消费日”等。阿拉伯数字在表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某月某日,“月”与“日”间必须有间隔号,不像汉字数字那样,有时要添加间隔号,有时就无需添加了。

  2.古代数字小知识 

  三元:(1)旧俗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2)科举考试,连中乡试、会试和廷试第一名,也叫三元。

  三族:(1)父族、母族、妻族。(2)父、子、孙。(3)父母、兄弟、妻子。

  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前三名)。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三代:夏、商、周。   三国:魏、蜀、吴。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节:端午、中秋、年节(春节)。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序:春、夏、秋、冬(也称四季、四时)。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民:士、农、工、商。

  四库: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四体:(1)真、草、隶、篆(字体)。(2)人的四肢。

  四渎:古指江、河、淮、济四条入海的大河。

  四声:古汉语字调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刑:墨、劓、、宫、大辟。

  五声: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 2 3 5 6,也称五音。

  五谷:(1)稻、黍、稷、麦、菽。(2)麻、黍、稷、麦、豆。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义:(1)《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2)礼、乐、御、射、书、数六种技能。

  六畜:猪、牛、羊、马、鸡、狗。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六画:点、横、竖、钩、撇、捺。

  六书:古代造字法,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也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女工)。

  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理、智、信。

  三教九流:三教是儒教、佛教和道教;九流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州:冀、雍、青、荆、豫、梁、徐、扬、兖。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3.常见文字错误举例

  

正确用法

  错误或

  不当用法

  正确用法

  错误或不当用法

  涉及

  涉及到

  好像、图像、形象

  好象、图象、形像

  

  其它

  订单、订购、签订、制定

  定单、定购、签定、制订

  以致、以至于

  以致于

  赢利

  盈利

  惟一、惟有

  唯一、唯有

  利组织

  非盈利组织、非赢利组织

  即使

  既使

  盈余、盈亏、扭亏为盈

   

  自己

  自已

  作为、作弊、作废、运作、炒作、作调查、作总结、自作主张

   

  简练

  简炼

  账户、账号

  帐户、帐号

  做工、做官、做主、当做、看做、做笔记、做出回答、做会计分录

   

  折中

  折衷

  抵消

  抵销

  做法/作法、叫做/叫作、称做/称作(全书要统一)

   

  撤销

  撤消

  无须

  无需

   

   

  必需品

  必须品

   

   

  ●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不可把台湾、香港、澳门列入国家行列。不得不混合排列时,必须注明“国家和地区”。在提到“台湾”、“香港”时应在其前加“中国”。另外,不用“中国大陆”的说法,应用“中国内地”。

   外国的国名、机构名必须准确。

   必须遵守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法规。

  ● 语言表述

   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述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同行业人员已熟知的常识内容,尽量减少叙述;

   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做出解释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