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清代、民国时期的古县志,竟成了旅游资源“宝藏”。遂昌县在抢救修复清代、民国古县志过程中,发现了上百处旅游景点,其中十多处还是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单体。
今年遂昌县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要求各部门、乡镇从各自职责出发,思考如何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助力。“遂昌历史悠久,能否从古县志、老档案中找出人文景观、旅游景点?”
建县于东汉的遂昌,至今有1790年历史。自明至清,曾修九部县志,遂昌县档案馆现馆藏五部,分别是康熙壬辰(1712)、乾隆乙酉(1765)、道光乙未(1835)、光绪乙未(1896)和1996编修的《遂昌县志》。“妙高晨钟、清华夜月、眠牛积翠、飞鹤笼岚……这些史上记载的县城十二景,光听名字就让人心往神迷,还有‘山半有洞,可住数十家’的高坪仙姑岩等。经过100多天的艰苦“寻宝”,终于找到142处景点,包括山水景点66处、亭阁65座、书院3座、古塔4座、汤公遗迹4处等,其中位于县城的就达30多处。
“妙高晨钟”位于现在钟楼的位置,“清华夜月”在平昌广场对面山上,“土鼓含音”在叶坦老桥后山上,其上还有始建于宋代的“双峰塔”……。遂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县城除了妙高山公园和已经开工兴建的汤显祖文化主题公园外,还没有一处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点。从古县志中发掘出的“县城十二景”,优美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渊源兼容并蓄,为县城旅游开发提供了极好的文化注脚。
根据从古县志里发掘出的“藏宝路线图”,该县旅游部门将有计划地对景点进行恢复,对于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已从地面消失的景点,将依据史书的描述进行还原和重修。并着手抢收救恢复13641册民国档案卷宗,目前已整理出6600多册,对已发现的原生态景点的人文历史记载也在继续整理中。
摘自《丽水日报》第7452期 |